用户名:
注册
密 码:
论坛首页
爱猫家园
社区公告
论坛图库
论坛
搜索
IE8
帮助
导航
汕头爱猫者协会
»
灌水区
» 老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十三绝
1
2
下一页
返回列表
发帖
德弟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德弟
(德弟 )
当前离线
UID
49
帖子
5155
精华
0
积分
505
阅读权限
200
在线时间
22 小时
注册时间
2004-11-18
最后登录
2012-8-31
版主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1
#
跳转到
»
倒序看帖
发表于 2008-1-23 18:10
|
只看该作者
老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十三绝
<P><FONT size=3>驴打滚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172130233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48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48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172130233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豆面糕又称驴打滚,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,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,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。另将黄豆炒熟后,轧成粉面。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,然后抹上赤豆沙馅(也可用红糖)卷起来,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,撒上白糖就成了。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,层次分明,外表呈黄色,特点是香、甜、粘,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。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,故称豆面糕。但为什么又称“驴打滚”呢?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,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,如郊野真驴打滚,扬起灰尘似的,故而得名。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。《燕都小食品杂咏》中就说:“红糖水馅巧安排,黄面成团豆里埋。何事群呼‘驴打滚’,称名未免近诙谐。”还说:“黄豆粘米,蒸熟,裹以红糖水馅,滚于炒豆面中,置盘上售之,取名‘驴打滚’真不可思议之称也。”可见“驴打滚”的叫法已约定俗成。如今,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,不知其正名了。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,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,改用江米面了,因外滚黄豆粉面,其颜色仍为黄色,是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艾窝窝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200621538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38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38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200621538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艾窝窝,北京传统风味小吃,每年农历春节前后,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,一直卖到夏末秋初,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,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。艾窝窝历史悠久,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《酌中志》中说:“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,丸而馅之为 窝窝,即古之‘不落夹’是也。” 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,尔后入笼屉蒸熟,晾凉后揉匀,揪成小剂,摁成圆皮,包上桃仁、芝麻仁、瓜子仁、青梅、金糕、白糖,拌和成馅,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。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艾窝窝呢?在清人李光庭的《乡谚解頤》一书中找到了说明。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,想吃或要吃时,就吩咐说:“御爱窝窝。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,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“御”字,所以省却了“御”字而称“艾窝窝”。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,明代《金瓶梅》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艾窝窝。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,馅也用桃仁、瓜仁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,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。故《燕都小食品杂咏》中说:“白粉江米入蒸锅,什锦馅儿粉面挫。浑似汤圆不待煮,清真唤作艾窝窝。”还注说:“艾窝窝,回人所售食品之一,以蒸透极烂之江米,待冷裹以各式之馅,用面粉团成圆形,大小不一,视价而异,可以冷食。” 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蛤蟆吐蜜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312944658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75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278×275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312944658.jpg" width=278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又称豆陷烧饼豆陷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,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,在烤制过程中,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,吐出豆馅,挂着烧饼边上,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豌豆黄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365293550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75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75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365293550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。原为民间小吃,后传入宫廷。清官的豌豆黄,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,做出成品色泽浅黄、细腻、纯净,入口即化,味道香甜,清凉爽口。因慈禧喜食而出名。<BR> 其制法是,将豌豆磨碎、去皮、洗净、煮烂、糖炒、凝结、切块而成。传统做法还要嵌以红枣肉。以仿膳饭庄所制最有名。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,常见于春季庙会上。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,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,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,大块的来!好象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,带来了暖意。糙豌豆黄儿是用白豌豆去皮,以两倍于豌豆的水,将豆焖烂,然后放糖炒,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,放入大砂锅内,俟其冷却成坨后,扣出来,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,放上小片金糕以为装点,通常都置于罩有湿蓝布的独轮车上去卖,经营此业的大多是京东平谷、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乡。<BR> 细豌豆黄儿乃是清宫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。其制法较精,是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,加上白糖、桂花,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,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,上面放几片蜜糕,色味俱佳,质地细腻纯净,入口即化,属上品。民国以后,北海公园漪澜堂饭庄和仿膳茶社卖的即是细豌豆黄,以纸盒盛之,每盒十块。它与云豆糕、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糖火烧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380046948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10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10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380046948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,已有300多年历史,北京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。<BR> 糖火烧香甜味厚,绵软不粘,适合老年人食用。 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,后传入北京, 成为北京小吃。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,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。<BR> 制作方法:要先将红糖加面粉搓散烤熟,加入麻酱、桂花、油,和成芝麻酱馅;用干面粉加发面,发酵后对硷。醒面后,将面按成500克一块搓成长条,然后甩成栅子,抹上糖酱,随荮随卷成筒形,揪成50克小剂,揉成圆形小桃,摁扁码入烤盘,放入烤炉烤熟,熟后晾凉,放入木箱中闷透闷软即可食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糖卷果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03592000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52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52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03592000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,深受中外食者青睐,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。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,配以青梅、桃仁、瓜仁等辅料。山药鲜品营养丰富,含蛋白质、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,是中医传统的用药。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,无毒,入脾肺、肾经,有补中益气、补脾胃、长肌肉、止泻和健脾。固精、益肺的功用。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,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~76.3克,并含蛋白质、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。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,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~600毫克,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.3%。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,有补脾和胃、养气生津之功,可治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、营卫不和、贫血心悸、烦躁多梦等症。卷果主料为山药、大枣,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。<BR> 制作方法:将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,大枣500克去核,果料切碎,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,搅拌均匀,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,上笼蒸5分钟;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,将蒸得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,捏成三角状长条,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,入七成热的油锅,炸成焦黄色时捞出;另用锅加油、水、桂花、白糖,小火熬成糖稀,将炸得的卷果倒人,裹上糖汁,撒上白芝麻和白糖,软绵香甜,十分可口。因其有滋补作用,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客每每点要,成为饭店的名牌小吃之一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姜丝排叉儿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15060851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21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21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15060851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姜丝排叉,从其名就可知道,它原料中有鲜姜,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。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,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,一起放入盆中,用凉水和成面团。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,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,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,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,叠起合成长条后,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、长5厘米的排叉条,将两小片叠到一起,中间顺切三刀,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,用温油炸。将炸好的排叉过蜜,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,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,放入白糖,开锅后放饴糖、桂花,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,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。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,有酥、甜、香的特点,食用时有姜味。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,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。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,原料为面面粉、苏打和盐,也用油炸,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,不同的是它不过蜜,有酥、脆、味微咸的特点,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。据《天桥小吃》作者张次溪先生说: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,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,用草纸包装,加上红商标,时过年送礼的蒲包,又是小孩的玩物。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:全凭手艺制将来,具体面微哄小孩。锦匣蒲包装饰好,玲珑巧小见奇才。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:买一包,饶一包,江西腊来,腊秦椒。大爷吃了会撂跤,撂官跤,跛子跛脚大箍腰。大麻花,碎排叉,十样锦的花,一大一包的炸排叉。小孩听到了,多喜欢去买。 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奶油炸糕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24947294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63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63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24947294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。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,先烧适量开水,水开后,改用小火,将面粉倒人锅内,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,不粘手时,取出稍晾成烫面。白糖用水化开,香草粉用水化开,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,分几次加入烫面中,最后一次加入奶油、糖水、香草粉水,揉搓均匀。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,也可用牛油。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,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,旺火烧至冒烟后,改用小火,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,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,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,逐个下人油中,待饼膨起如球状,并呈金黄色时捞出,滚上白糖即成。 奶油炸糕呈圆形,外焦里嫩,香味浓郁,富有营养,易于消化。除奶油炸糕外,还有黄米面炸糕和江米面炸糕(用水磨米,质量最好),面均要加水和好后发酵,面和得不要太硬,要适当揉进一点碱。制作时抓一块面约50~60克,用手指在中间按一个坑儿,包进豆沙馅,将口封严,随包随入温油炸至金黄色。此种炸糕外焦里嫩,香甜可口,很受欢迎;还有一种烫面炸糕,先把水烧开后,倒人面粉搅拌均匀,面烫好后出锅分成大块,摊开晾凉,对上发面和适量碱面,揉匀揪成小剂,摁扁,包上用红糖、桂花、面干拌匀制成的馅儿,用温油炸。此种炸糕外焦酥,里软嫩,易消化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糖耳朵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43460255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59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59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43460255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又称蜜麻花,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,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。前人有诗说:耳朵竟堪作食耶?常偕伴侣蜜麻花,劳声借问谁家好,遥指前边某二巴。并注说:糖耳朵蜜麻花,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,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,小糖即俗称之稀也。前人已将蜜麻花的原料讲得很清楚了。不过它用的面要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碱,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,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,一块擀开后,将红糖和的面铺是上,再擀另一块发酵面,铺在红糖面上面,这样成了二层酵面,一层糖面。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,将长条一边摁薄,成坡形,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,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。自小块中间开一刀口,然后打开,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,厚的一边一折,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。花生油烧五成热,分批将坯子入油里炸过,呈金黄色时捞出,沥尽油,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,称过蜜,浸透后,捞在盘里晾凉就成了。要注意必须炸透,否则就会因炸不透,蜜也浸不透的质量不佳现象。蜜麻花棕黄油亮,质地绵润松软,甜蜜可口。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。质量稳定,主要是放碱合适,没有酸口,炸得透,吃蜜均匀,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,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。 <BR>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,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,唯形状不同,它是三层擀平,中间竖划几刀,油炸后过蜜而成。此外还有干糖麻花、芙蓉干糖。干糖麻花不过蜜,芙蓉干糖也不过蜜,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 白糖混合的糖粉,也都有甜、酥、脆的特点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面茶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54148112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42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42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54148112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
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面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,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,麻仁也炒至焦黄,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,拌搓均匀,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,加上白糖,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。油茶味道甜美,可作为早餐或午点,很受百姓喜爱。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,一般在下午售卖。有诗说:“午梦初醒热面茶,干姜麻酱总须加。”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,吃时不用筷、勺等餐具,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,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。这种吃法呢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馓子麻花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80834114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313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272×313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80834114.jpg" width=272 onload=javascript:D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,很受百姓欢迎,它的制作比较麻烦。在事先将矾、碱、红糖、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,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,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,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。 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,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,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,码3至4层再饧着。饧好后,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,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,两头捏在一起,成两头尖、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,用油炸熟即成。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,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,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,待坯子稍硬挺后,整个入油中炸,炸成棕黄色即成。馓子麻花颜色棕黄,质地酥脆,香甜可口。 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萨其玛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94356004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54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369×254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494356004.jpg" width=369 onload=javascript:D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萨其玛的前身是一种满族的传统饽饽——搓条饽饽。制作方法是先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,然后用锤反复打成面团,蘸黄豆面搓拉成条状,油炸后切块,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即成。搓条饽饽是当时满族的比较重要供品,所以也称为“打糕穆丹条子”。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,成了“糖缠”,更名为萨其玛,汉名叫“金丝糕”,又叫“芙蓉糕”,但是还是萨其玛这个名字为全国各族老百姓所接受。</FONT></P><P><FONT size=3>焦圈<BR></FONT><A href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501119931.jpg" target=_blank><FONT size=3><IMG height=288 alt="点击查看原始大小图片-->280×288" src="http://img1.ezeem.com/files/2007/12/15/2007121519501119931.jpg" width=280 onload=javascript:DrawImage(this) border=0></FONT></A><FONT size=3>北京小吃中的焦圈,男女老少都爱吃,酥脆油香的味儿,真叫人吃不够。北京人吃烧饼,常爱夹焦圈,喝豆汁也必吃焦圈。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,制作比较麻烦,由于劳效太低,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,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。说到炸焦圈,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“焦圈俊王”,原是“南来顺”职工,已故去。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,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,大小一般,特别是具有香、酥、脆的特点,放在桌上,稍碰即碎,决无硬艮的感觉。 焦圈的制作,需用温水化开盐、碱、少许矾,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团后,用手反复压揉面团,揉匀后放案板饧3个小时,然后把面团压扁,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,取成条面坯置案板,用一手按住一端,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,捋成长扁片,厚约6厘米,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宽的剂(一般50克面切14小剂),每两个剂叠在一起,用小炸刀中间切一刀,两边不能切通,稍连一点,油烧至五成热时,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头下油锅,随即用筷子从中间撑开,使之成手镯形,定型后翻过来,炸至枣红色出锅控油,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。<BR>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,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:“纤手搓成玉数寻,碧油煎出嫩黄深,夜来春睡无轻重,压褊佳人缠臂金。”明代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•谷部》也有记载:“人少盐,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,油煎食之。”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,质不变,脆如初,酥脆不皮,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。</FONT></P>
收藏
分享
!qqconnect: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itle!:
!qqconnect: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!
!qqconnect: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weibo!
!qqconnect: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!
懒猫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懒猫
(懒猫 )
当前离线
UID
2307
帖子
299
精华
0
积分
0
阅读权限
1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7-10-26
最后登录
2010-6-19
新手上路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2
#
发表于 2008-1-23 20:41
|
只看该作者
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9.gif">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0.gif">看着就好吃~~~
TOP
懒猫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懒猫
(懒猫 )
当前离线
UID
2307
帖子
299
精华
0
积分
0
阅读权限
1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7-10-26
最后登录
2010-6-19
新手上路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3
#
发表于 2008-1-23 20:41
|
只看该作者
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9.gif">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0.gif">看着就好吃~~~
TOP
576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576
当前离线
UID
30
帖子
15394
精华
7
积分
5175
阅读权限
255
在线时间
425 小时
注册时间
2004-11-17
最后登录
2016-4-9
管理员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4
#
发表于 2008-1-23 23:59
|
只看该作者
<P>拍得真漂亮!实际就不知道怎么样了!</P><P>不过人家从外地带给我的土特产我觉的都没汕头的好吃!</P><P>主要是外地的口味我不大喜欢!</P>
TOP
576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576
当前离线
UID
30
帖子
15394
精华
7
积分
5175
阅读权限
255
在线时间
425 小时
注册时间
2004-11-17
最后登录
2016-4-9
管理员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5
#
发表于 2008-1-23 23:59
|
只看该作者
<P>拍得真漂亮!实际就不知道怎么样了!</P><P>不过人家从外地带给我的土特产我觉的都没汕头的好吃!</P><P>主要是外地的口味我不大喜欢!</P>
TOP
瑩瑩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瑩瑩
(瑩瑩 )
当前离线
UID
2376
帖子
456
精华
0
积分
0
阅读权限
1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7-12-11
最后登录
2012-3-29
新手上路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6
#
发表于 2008-1-24 10:23
|
只看该作者
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0.gif">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0.gif">德弟,下次要是有去北京,记得要带点回来给我们大家哦
TOP
瑩瑩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瑩瑩
(瑩瑩 )
当前离线
UID
2376
帖子
456
精华
0
积分
0
阅读权限
1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7-12-11
最后登录
2012-3-29
新手上路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7
#
发表于 2008-1-24 10:23
|
只看该作者
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0.gif">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0.gif">德弟,下次要是有去北京,记得要带点回来给我们大家哦
TOP
q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q
(q )
当前离线
UID
1654
帖子
504
精华
0
积分
0
阅读权限
1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6-9-29
最后登录
2011-10-3
新手上路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8
#
发表于 2008-1-27 17:13
|
只看该作者
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7.gif">
TOP
q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q
(q )
当前离线
UID
1654
帖子
504
精华
0
积分
0
阅读权限
1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6-9-29
最后登录
2011-10-3
新手上路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9
#
发表于 2008-1-27 17:13
|
只看该作者
<IMG src="http://www.stcfa.org/bbs/images/Emotions/57.gif">
TOP
德弟
发短消息
加为好友
德弟
(德弟 )
当前离线
UID
49
帖子
5155
精华
0
积分
505
阅读权限
200
在线时间
22 小时
注册时间
2004-11-18
最后登录
2012-8-31
版主
个人空间
我的日志
我的相册
发送短信
加为好友
当前离线
10
#
发表于 2008-1-28 12:11
|
只看该作者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TOP
1
2
下一页
返回列表
[收藏此主题]
[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]
[通过 QQ、MSN 分享给朋友]
广播台
小天地上面幸福生活的狗狗们!
继续追踪被救的玫瑰园母狗一家!
一宠一贴~~
2010年宣传暨义卖活动
爱猫日记---猫粮篇
2024年5-6月月捐明细
2024年5-6月收支明细
2024年3-4月月捐明细
2024年3-4月收支明细
2024年1-2月月捐明细
关于本站
|
社区文化
|
广告服务
|
联系我们
|
网站地图
|
帮助中心
|
免责声明
GMT+8, 2024-12-23 15:11,
Processed in 0.162156 second(s), 8 queries, Gzip enabled
© 2010
汕头爱猫者协会
(汕头爱猫者协会 http://www.stcfa.org)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discuz!
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180号
粤ICP备13078558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