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当前离线
|
|
[转贴]厕所杂谈
与外宾闲谈,常提及一个话题:在中国旅游观光最不方便的事就是“方便”。 <BR><BR> 提起国内茅房,外宾简直“谈厕色变”。国门初开时,海外游客曾对国内厕 <BR>所有过“四字箴言”:“一闻、二跳、三哭、四叫”。所谓“一闻”即为,寻找 <BR>厕所,勿需标志,只管顺着腥臊恶臭寻觅而去,决计不会迷路。“二跳”是说, <BR>厕内污秽,屎尿横流,倘若蹲坑就位,必先腾挪闪避,蹿蹦跳跃。若没有这两下 <BR>子,想不挂污带脏全身而退,万难。“三哭”则言,厕内空气混浊,异味刺鼻, <BR>登此堂如入毒气室,只消片刻,便被熏得头晕脑胀,涕泪满面。“四叫”便讲, <BR>有些景点厕所,疏于管理,无人打扫,苍蝇乱飞,蛆虫遍地,令胆小者心惊肉跳, <BR>忍不住张皇失措,尖叫失声。 <BR><BR> 曾闻戏言: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与否,物质文明看厨房,精神文明看茅房。 <BR>厨房与厕所,制作美食之室与排泄糟粕之地,一上一下,一进一出,倒也相辅相 <BR>成。不过对此,笔者也曾颇费心思:物质文明与厨房联系,无可厚非,自古“民 <BR>以食为天”嘛。但精神文明怎能与厕所为伍?后见宋人欧阳修称自己读书构思, <BR>是在“三上”:枕上、马上、厕上,才有所悟。想必醉翁先生不少锦词丽句,名 <BR>文佳篇都是诞生于“厕上”。笔者由此明了,溷厕既然可以激发诗词名家下笔灵 <BR>感,精神文明确实与厕所有关! <BR><BR> 偶然考证还发现,虽是“便溺之处”,神州华夏的厕所,远比西方国家的卫 <BR>生间包含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要深刻得多! <BR><BR> 在中国,起身如厕之事,竟能瞧出等级和格调来。据《世说新语》记载,魏 <BR>晋时期,王敦与武帝司马炎之女舞阳公主成亲,一日去厕所,见厕内有一装饰华 <BR>丽的漆箱,打开一看,里面装有干枣。王敦不由感叹:到底是帝王之家,连解手 <BR>都有果子吃。于是,他将箱中的枣子一扫而光。未曾想,此事让婢女讥笑一番。 <BR>原来厕内所置干枣,不为食用,而是用来塞鼻的。王敦不明此理,结果遭人耻笑。 <BR>西晋时期,贪官石崇生活奢靡,上厕所时,光伺候的婢女就不下十几,每“方便” <BR>一次,还要换一件衣服(《晋书·刘实传》)。 <BR><BR> 这只是贵族大臣,要赶上皇上解手,那排场可就大了去了。马桶,宫内称为 <BR>“虎子”,据说,这里还有典故。神鸟之山,有兽王,名曰麟主。此兽欲溺,老 <BR>虎以口来接它的小便,所以称溺器为“虎子”。皇上的屁股坐在老虎嘴上,您瞅, <BR>这该有多大的威风!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“汉朝以玉为虎子以为便器。使伺中执 <BR>之,行幸以从。”既然汉朝皇上胯下的马桶是玉做的,那端马桶的主儿,也不能 <BR>是等闲之辈,官拜“伺中”之职,专门分掌“上至乘辇服饰,下至亵器虎子之属” <BR>(《后汉书·献帝》)。端马桶者可以封官授职,这事儿新鲜! <BR><BR> 各位可别小瞧端马桶上厕所这类腌月赞之事,端马桶愣能端出仕途,上厕所 <BR>也能悟出为官之道。《新唐书·宋之问传》记载,唐朝张易之深得女皇武则天的 <BR>宠爱,宋之问、阎朝隐等小人便竭力巴结张易之,为其撰诗写文,甚至端便器, <BR>以献媚邀宠,结果是加官晋爵。战国时期的李斯,一日去蹲粪坑。每每大便落坑, <BR>把坑中偷粪吃的老鼠,吓得惊慌逃散。李斯见又小又瘦的粪鼠十分可怜。过后, <BR>李斯偶观米仓中偷米的老鼠,又肥又大,看见人来,不但不避,反而瞪大双眼, <BR>十分神气。李斯悟出:坑里的粪鼠无“借籍”,而米仓中的仓鼠有“借籍”。何 <BR>谓“借籍”?说白了,就是有后台。李斯长叹:“人之贤不肖,譬如鼠类,在所 <BR>自处耳!”他遂决意退学,跟荀子拜拜。荀子奇怪,书念得好好的,干吗要走? <BR>李斯说,自己要周游诸侯,求功名富贵。荀子劝说,你学问还没有成就,怎么能 <BR>闯社会?李斯答道,人穷到饭都没的吃,还讲什么学问道德?没有肚皮,哪来的 <BR>脸皮,死活要“下海”。荀子一听,火了。这学生,实在不像话,滚!别瞅李斯 <BR>做学问半途而废,不过,还真傍上了秦始皇,当了大官(《史记·李斯传》)。 <BR>您看,厕所这里面有多大的学问。 <BR><BR> 衣食住行,看似生活琐事,却能给人以最直接、最深刻的启示。生活其实就 <BR>是文化的一面镜子。区区厕所,也能让人啼笑皆非。 <BR><BR> 《我的精神家园》一书中这样记述:“我在布鲁塞尔等飞机,去了一趟收费 <BR>厕所,不想走进了一个文化园地。”王小波这个文坛怪才,生前浪迹海外,东张 <BR>西望,不料被他找到的一块“文化园地”,竟在机场厕所里。 <BR><BR> 翻阅史书,其实厕所不仅是“文化园地”,历史上它还竟是些泱泱大国决策 <BR>国计民生的“圣地”。且不言古代罗马时代,帝国贵族把公厕当作会客议政的场 <BR>所,二战期间,艾森豪威尔将军与蒙哥马利元帅在卫生间里研究反击德国纳粹的 <BR>军事战略,单说国人敬仰的已故的国家领导人中,就不乏在厕所中看书思考、批 <BR>阅文件的经历。所以,大可不必因厕所是溷轩之地而鄙夷不屑。 <BR><BR> 厕所自身的文化,也够得上博大精深。曾有外国友人在对紫禁城的广宫大囿 <BR>赞叹不已后,询问:太和殿里有没有卫生间?皇上内急该如何处理?后经请教得 <BR>知,皇宫大殿内确无卫生间,皆用马桶,并有专人司职其事。据闻,马桶内也不 <BR>是放水,而是放置一些炭灰。帝后嫔妃排泄后,由太监抬走。大内宫中,人数上 <BR>千,这些装了炭灰的马桶,天天抬来搬去,也算是重体力劳动了。不过,在皇宫 <BR>里用马桶,恐怕也是汉朝以后的事。秦汉时期,厕所往往和猪圈盖在一起,《汉 <BR>书·刘旦传》有这样的记载,皇家大院也不例外。只是到了汉代以后,皇宫贵族, <BR>有钱人家,才讲究起厕所的装修,并且极尽豪华奢侈。 <BR><BR> 在我国传统文学的宝库中,楹联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占据一席之地,其中一 <BR>些“厕联”也不乏精彩之作。曾见一副对联,上联“有小便宜”;下联“得大解 <BR>脱”,横批“鞠躬尽瘁”。细细思量,寓意深刻。此联不仅借字义将拉屎撒尿文 <BR>雅化之,而且内容极富人生哲理,可谓“厕联”中的上品。还有一副,上联“进 <BR>去三步紧”;下联“出来一身轻”。这副对联不但对仗工巧,而且刻画生动,“ <BR>一进”“一出”,“一紧”“一轻”,将世人内急如厕的神情描写得惟妙惟肖, <BR>对进出厕所的感觉描写也逼真传神,丝毫不差。没有点文学功底,是难以写出如 <BR>此好联。再有一副,上联“饶汝绝世英雄,来时定当哈腰屈膝”;下联“任你贞 <BR>节烈妇,至此也要解带宽裙”,横批:“是非之地”。此联妙趣横生,细细读来, <BR>叫人忍俊不禁,非泛泛者所能做出。至于像下面这样的对联,“大开方便之门”, <BR>“解决后股之忧”,横批“众屎之地”,则属滥而不精,逗人一笑而已。 <BR> |
|